查看原文
其他

「新冠已成風土病,平常心面對」

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-04-09

本文要點

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強調,現時通關方案已平衡兩地交流及防疫需要,兩地民眾往來不會影響疫情和增加風險。


兩地有望於1月8日實施首階段通關,市民新春團圓夢成真!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昨日接受《大公報》專訪強調,社會需要復常,現時的通關方案已平衡兩地交流及防疫的需要,兩地民眾往來不會影響疫情和增加風險。

金冬雁教授認為現時通關方案已平衡兩地交流及防疫的需要,兩地民眾往來不會增加疫情風險。(大公報資料圖片)


大公報記者 余風 報道


他又指出,現時新冠病毒已成風土病,「市民應以平常心去面對,它(病毒)並非最初那樣可怕。」

金冬雁表示,尊重科學及專家,以證據為本去制定防疫措施,便可以最少的代價達到穩控疫情的效果。他希望港人在2023年復常的道路上走得更好,繼續聯通國際與內地。

「新冠疫情為百年一遇,首次近距離看見人類與冠狀病毒的博弈。」金冬雁說,今次是全球性的冠狀病毒大流行,與之前流感或其他冠狀病毒引起的大流行近似,而這三年來經過多個回合,「關關難過關關過」,最後本港可以走到復常階段。

金冬雁說,疫情中可看到內地與本港有一些相互學習借鏡的地方,當DELTA肆虐時,本港學習內地動態清零;到Omicron成為主流,去年二月至四月第五波出現大規模爆發時,本港秉持科學及精準防疫的觀念,專家及特區政府集思廣益,以及在中央專家組的正確指導和支持下,香港的疫情經歷「海嘯式大流行」後實現穩控疫情的目標。香港防疫進入新階段,累積不少經驗,及後反饋給國家。

金冬雁表示,尊重科學及專家以證據為本去制定防疫措施,便可以最少的代價達到穩控疫情的效果。

致病性已顯著下降

「我們只要堅持科學防疫,堅持精準防疫,到最後亦可給大家一個好好的參考。」金冬雁坦言,經過此次疫情,很多事情需要總結及思考。香港率先堅持抗疫檢測,但後來特區政府放棄大規模檢測,反而讓社會漸漸走入復常階段。他又舉例,本港居家隔離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及後內地亦吸收作為防疫的方針。他指出,「香港是冠狀病毒及公共衞生研究重鎮,集中了多方面的專家,均是世界級,是香港和國家的寶貴財富。」他希望社會各界讓專家發揮所長。

「其致病性已顯著下降,當然它仍有傳染性,也有不完全的免疫逃逸能力。」金冬雁說,去年二至四月,本港經歷如其他國家一樣的病毒大流行;去年五月至今,疫情屬於平穩,重症及死亡率已降低,但仍存隱憂,一老一幼接種仍不足夠,特別是80歲以上仍有11萬人是「零針者」。雖然現時社區中有不少人受感染,但已有混合型的群體免疫力,「只要堅持去做,新冠病毒已進入風土化的流行,它雖然會長存於社區,但已不會影響社會。」他分析,內地不久之後會進入復常階段。

要接受它是一種常見病

金冬雁指出,現時仍要重視減少重症及死亡病例,幸而本港已搭建接種疫苗增免疫力、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及保護醫療機構的三條堅實防疫防線,早前在長者抗原檢測出現陽性即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,大減重症及死亡率。

疫情進入平穩期,兩地通關在望,金冬雁表示,現時的方案已平衡兩地交流及防疫的需要,民眾往來不會影響疫情。由於新冠病毒已成風土病,他呼籲市民以「平常心」面對,「要復常,就要以正確觀念去面對新冠疫情,我們沒有低估其危害性,但它確實遠非如最初般可怕,要接受未來它是一種常見風土病。」他重申,本港有良好的醫療網,透過指定診所跟進新冠患者,需要時再送到公立醫院,或可經指定私家醫生派發抗病毒藥物,相信已經築起很好的防疫屏障,未來通過自然感染和接種二價疫苗補充大家的混合型群體免疫力,即使面對各種新冠病毒變種也能具備足夠的抵抗力。

井水集|「囤藥」多此一舉

  

文/龍眠山


近日有藥房「明碼標價」:一盒50粒裝的必理痛售價798元,比平時貴5倍,令人咋舌。事實上,市面上退燒藥都在漲價,個別品牌賣到斷市,連川貝枇杷露也被搶光,足以反映新冠疫情下出現的許多非理性行為。


類似一幕大家並不陌生。三年前疫情爆發之初,不僅出現藥品搶購潮,而且搶大米、搶即食麵、搶衞生紙等等。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搶,只是看到別人搶時,自己也跟着搶,搞到超市貨架空空如也。事後回想,這樣的瘋搶是完全沒有必要的,一來香港供貨充足,二來價格被搶高了,蝕底的是消費者自己,偷笑的是零售商和那些刻意製造恐慌、哄抬物價以牟利的人。


對於今次搶藥品,成因複雜。內地進入疫情高峰期,藥品供應緊張,有內地親友委託購買;也有一些市民擔心通關後香港疫情反彈,備藥以防不測;但也不排除有藥房備足存貨但故意限量推出,製造供應不足的表象,乘機提價牟利。


特區政府澄清,香港有關藥品供應充足,有5至6個月的存量,而且在加緊採購,呼籲市民將額外的藥品留給有需要的人。其實,市民若是確診,輕症的毋須用藥可自癒,如是需要送院治療,醫院內有足夠供應,如此一來,大家有什麼必要囤藥呢?為什麼要被人「搵笨」呢?再說藥品不像大米、衞生紙,一時買多了可以慢慢使用,但藥品一過期就是廢物,純粹是浪費金錢。


購物雖是個人行為,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影響公眾利益。健康的人儲備超過需要的藥品,會導致真正需要藥品的反而買不到,這會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。香港是文明城市,文明就體現在購藥等具體細節中,體現在人文關懷上,在這個疫情繼續流行的冬天,香港應展現「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」的應有溫度。



編輯:津津

審校:京辰


相關版面


往期推薦

提前通關,讓等了三年的市民新春團圓可期


「與家人在澳門迎新年」


大文快報(2023.01.02)周一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